“报告警官,我有一个好消息……”近日,荞窝监狱内,正在巡逻的民警循声转头,看到了罪犯许某正高兴地跟民警分享,他被监区评为了当周的“进步之星”。许某眼里泛着久违的光亮,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此刻的精神状态与刚入监时已判若两人。
时间倒回事发时的那个雨夜,许某因生活矛盾与朋友爆发激烈争吵,情绪失控的他用双手死死掐住对方脖颈,最终导致对方窒息身亡。警笛划破寂静的夜空,随之而来的是法律的制裁。
进入荞窝监狱服刑的许某,如同一具没有思想的躯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几乎从不主动与人交流,对周围的事情反应迟钝,言语消极,频繁失眠,常常一个人发呆、走神,甚至一度有过轻生的念头。
罪犯综合评估“慧心”系统发出了预警!为扭转许某的消极状态,激发其改造积极性,经监狱同意,监区第一时间启动了干预方案,并安排心理咨询辅助治疗,稳定许某情绪,增加个别谈话次数,积极寻找打开许某“心门”的方法。
细心的民警发现,每当提及家庭话题时,许某的眼神总会下意识闪躲。原来,许某对女儿一直放心不下,这一发现让民警找到了突破口。经监狱研究,民警决定对许某开展家庭走访。
经过民警多方了解,许某入狱后,妻子离开了他,女儿则跟着许某的父母一同生活。但家中情况并不乐观,老人年事已高,许某的女儿身患疾病,因为经济并不宽裕,治疗也一度陷入停滞。针对上述情况,在请示上级后,荞窝监狱依托狱地协作机制,积极对接地方相关部门对许某家庭开展帮扶,让许某的女儿得以继续接受治疗。
“爸爸加油!”民警回到监狱后,组织许某与家人开展了视频会见。隔着屏幕,许某看到了“久违”的女儿,眼中忽然有了光。面对家人的鼓励,许某的眼泪瞬间滑落,泪水浸湿了他的衣角,亲情的涟漪也荡开了他内心的“乌云”。
通过心理辅导、亲情帮教、个别教育等一系列措施,许某的改造情况有了明显好转。现在的许某,不仅会主动与人交流,还积极为新入监罪犯现身说法,希望用自己的经历鼓励他人积极改造。在最近监狱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课上,许某正埋头学习,为将来出狱后就业谋生做准备。“慧心”系统评估结果显示,许某的风险已降至可控范围。
为罪犯量身定制“诊疗单”,“对症”开 一剂“处方药”,是监狱的责任,也是全省监狱系统民警“用心用情做好教育改造罪犯的工作”的具象化体现。全省监狱将持续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提升民警教育改造能力和水平,以有质有效的改造措施,助力罪犯走好“新生”之路。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李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