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信仰镌刻在巴蜀儿女心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全民普法工作成效述评
www.sichuanpeace.gov.cn 】 【 2022-10-18 14:14:15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一)

  

  法治的种子,播撒在神州大地。如今,这颗种子已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从1986年“一五”普法大幕开启,到如今“八五”普法全面展开,全民普法的脚步已迈入了第37个年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在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开展全民普法,是人类法治史上的一大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充分体现,更是推进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的重要举措。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社会心态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当自己或者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时,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居第一位,公民对法治的认同感明显提升,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提升。

  

  把法律交给人民,让人民信仰法治。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海拔4500米的“生命禁区”时,石渠县退休法官、“石榴籽”调解员罗江益已骑上马,开始了新一天翻山越岭送法下乡的旅程。

  

  跟随岷江一路奔腾南下,冲出龙门山脉,就是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在这里,80岁的苏洪春用37年的时光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群众内心深处,让法治之声在古堰大地唱响传遍。

  

  在中国四大年画之乡绵竹,法治年画正构建起现代法治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在“苏东坡第二故乡”青神县,竹编之乡以法治护航书写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亮丽篇章;在成都市,“云学法·云普法”年点击量超211万余次,这本“口袋里的法治有声书”已成为成都人民轻松学法的掌上新宠。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四川48.6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法治之光普照,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信仰镌刻在9100万四川儿女心中。

  

  (二)

  

  “只有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入人心。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全民守法,让法治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民守法普法工作,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2013年,《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鲜明提出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决定深入开展普法教育。2014年,《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的决定》,牢固确立了普法教育在推进依法治省中的基础地位,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四川省委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全面依法治省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四川省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四川省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法治四川建设规划(2021—2025年)》《四川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一系列符合四川实际、具有四川特色的规划方案陆续出台,全民普法和守法工作纳入法治四川建设蓝图谋划推进。

  

  “深化拓展‘法律七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会议多次对开展全民普法和守法工作作出明确要求。

  

  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抓住“重点人群”、注重普法实效、创新普法形式、坚持普治并举……十年来,以“法律七进”为抓手,四川深入推进“六五”普法、“七五”普法,高位启航“八五”普法。十年来,法治理念渐入人心,法治品牌效应彰显,法治环境不断优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四川的号角声中,四川全民普法和守法工作持续提档升级、加速前行,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厚度、有分量的普法答卷。

  

  “平安四川、法治四川建设成效显著”。2022年5月27日至30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省委书记王晓晖高度评价法治四川建设工作,提出今后五年努力实现平安四川、法治四川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三)

  

  “你给我讲这些法律条款,我听不懂也没啥用。”曾几何时,这样的尴尬局面让普法工作者疑惑:什么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是群众喜欢的,什么时候的法治宣传教育才能达到效果?

  

  “普法工作要紧跟时代,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新时代普法工作指明了方向。

  

  2021年11月29日,“四川天府新区2021年宪法宣传周”线上有奖竞答活动一上线,居民程女士就答题抽中了3元现金红包。一周时间,活动吸引5万人次参与宪法答题。2021年“宪法宣传周”期间,通过七场主题日活动为全省人民送去“法治大餐”,在全省上下掀起宪法学习宣传热潮。

  

  推进全民普法和守法,必须加强普法教育,学习宣传宪法。多年来,四川坚持将宪法学习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集中学法的重点内容。国家机关宪法专题学习会、报告会、座谈会、宪法巡讲常态推进……全省广泛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晨读宪法”“开学第一课”等配套活动。2019年,四川在全国率先开展“宪法法律进高校”活动,实现全省126所高校全覆盖,20余万名师生齐参与。

  

  普法方能知法,知法方能守法。除专题宣讲宪法外,四川以“法律七进”为抓手,不断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受众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普法工作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法律七进”,关键在落地生根!“进什么”?“怎么进”?如何“落到实”?通过《推进“法律七进”工作方案》《“法律七进”三年行动纲要》《关于进一步完善“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四川从顶层精准普法。

  

  进机关,讲法治建设。全省全面推行领导干部日常学法、年度测法、年终述法、提职考法,年均组织领导干部会前学法3.8万余次。2021年,我省创新搭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平台,截至目前,平台已注册学法单位13367个,全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平台录入学员已达83.9万余人。

  

  进学校,讲未成年人保护。全省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辅导员)配备率达100%,年均组织开展“法治教育第一课”等活动5200余场次。

  

  进企业,讲风险防控。全省年均组织企业(单位)开展学法用法测试4300余场(次),法治专题培训2800余场(次),法治宣传活动6200余场(次)。

  

  2022年4月到7月,来自不同领域的10位法治人物走进机关、走入企业、进入学校,将难懂生涩的法律知识变成听得懂的质朴语言,送到群众身边。100多天,他们的足迹从成都平原到川西高原、从革命老区到现代都市、从北部广安到南端会理,用一场场接地气的法治宣讲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普法地图”。

  

  十年来,四川普法工作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精准回应人民群众对安全、公平、正义的更高需求,法治以更加被需要的面孔第一时间出现在群众身边。四川普法工作在法治需求与普法供给之间形成了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四)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2022年9月5日,四川省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开幕式举行。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等多个部门和单位联合举办。由多部门联合开展主题宣传月活动,是“法治四川行”一月一主题活动的安排部署,这在四川已成为常态。

  

  让法治逐渐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四川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印发《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明确45个部门单位的普法重点,划清普法“责任田”。省司法厅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为抓手,在全国创新开展“法治四川行”一月一主题活动,变主管部门“独唱”为各部门“合唱”,充分调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部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推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落地落实。

  

  各部门迅速联动,从工作特点、工作重点和执法司法工作实际出发,开展普法工作。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纷纷发布典型案例,开展以案释法,让典型案(事)件依法解决的过程成为全民普法的公开课。省妇联以“依法抗疫 平安宅家”为主题,开展“三八”妇女维权周活动;围绕消费者权益,省市场监管局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主题活动;省禁毒办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月”系列活动;省教育厅开展“开学第一课·法律进学校”活动;省国资委积极推动送法进下属企业、经营服务场所、生产车间和作业一线,省市场监管局广泛开展企业“法治体检”……一场场普法活动、一次次普法讲座如雨后春笋般展开。

  

  “我承诺在宣讲活动中做到打铁自身硬,坚持群众需要什么就重点宣讲什么。”2022年5月,民法典走进乡村(社区)“三个一百”主题宣讲活动中,105名“法律明白人”组成“民法典”宣讲团,采取“线上+线下”的形式将法律送到群众身边。

  

  作为一支来自群众、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队伍,全省72385名“法律明白人”拧成一股绳,将法治送到田间地头、企业车间;30余万名网格员走街串巷,采用“网格+普法”方式,让法治教育深入基层,精准服务群众……一支支扎根基层的普法队伍,一场场见人见事的普法宣讲,一句句更接地气的普法语言,让法治观念入脑入心。

  

  十年来,四川聚势而强,探索出一条整合各方力量参与普法工作的新路子,构建起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全民法治素养逐步提升、法治良序逐步形成。

  

  9月5日,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后第一天,泸定县法院在车载法庭里敲响了“第一槌”,多个“便民法律服务点”以第一时间接受法律咨询、第一时间提供法律援助、第一时间调解矛盾纠纷为工作原则,为灾区和谐稳定提供法治保障。

  

  法因时而立,法因时而进。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攻坚战中,四川在全国较早出台疫情依法防控《工作方案》,率先开展依法防控问题及对策系统性研究,省委依法治省办、省高院、省司法厅先后出台多条措施,印发指导意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公正高效、精准优质的法律服务。

  

  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四川政法系统建立健全“1+4+X”法治精准扶贫制度规范,开展《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执法大检查,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法治工作规划》,强化贫困地区普法宣传、依法治理、优化法律服务、惩治扶贫领域违法犯罪、提升民众法治素养。

  

  在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四川组织开展“区域协调发展法治保障研究”,与重庆市建立区域立法协同机制,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协同立法,强化川渝地区普法与依法治理协同。

  

  在学习宣传民法典中,四川八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让民法典这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成为“活”的法律,真正走进千家万户。2020年5月,一场参赛人数超过200万人次的民法典网络知识竞赛在川渝两地间掀起热潮,两地政府机关、企业单位、普通受众、高校师生纷纷参与其中。

  

  十年来,四川顺势而为,普法工作始终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引导全社会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四川、法治四川注入强大法治动能。

  

  (五)

  

  “麻烦给我的朋友来一本《民法典》,我喜欢他们认真阅读的双眼……”2020年10月,一首由成都法治工作者改编演唱的成都普法歌曲,将民法典知识与流行歌曲结合,法治精神随着旋律飘入市民耳中,印在群众心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近年来,四川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系列决策部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四川,文化底蕴深厚。在这片创作的沃土上,文艺工作者、艺术爱好者、民间工匠艺人就地取材,创作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作品,诗歌、小说、相声、小品,应有尽有,川味十足。法治书画展、法治摄影展、法治微视频微电影大赛、法治文艺巡演百花争艳。法治文化在巴蜀大地“创”起来!

  

  四川,红色资源丰富。2021年宪法宣传周期间,四川首批12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红色法治文化遗存一亮相就吸引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挖掘红色法治基因,开展红色法治文化遗存目录整理,建设红色法治文化主题基地,四川不断推动红色法治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融合发展,以红色法治文化教育人、激励人、塑造人。法治文化在巴蜀大地“火”起来!

  

  四川,“法治”如影随形。一辆以“宪法号”命名的地铁,让成都市民在出行间近距离接触宪法;一个以“民法典”命名的广场,让筠连县群众在休闲娱乐之余学到法律知识……这些来自基层一线的探索实践,成为四川法治文化建设的生动缩影!在地铁、在公园,法治标语标牌比邻而立;在车站、在码头,法治公益广告随处可见;在城市、在乡村,法治长廊鳞次栉比。截至目前,全省命名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50家,设立各类法治宣传栏、法律图书室(角)5.8万个,建设法治文化公园、广场、长廊等7650余个。跳出“为普法而普法”,四川不断推动实现法治文化与人居空间、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法治文化在巴蜀大地“活”起来!

  

  以法治宣传教育为先导,法治文化建设为抓手,全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成都、眉山、绵阳、遂宁被评选为“全国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83个县(市、区)被评选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230个村(社区)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各地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树立学习借鉴的样板和标杆。2022年8月,成都成为全国8个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地区之一,承担青少年、社区(村)居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任务。成都将通过“四大行动”全面提升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村(社区)人员、企业单位人员法治素养,并带动全民法治素养提升。

  

  十年来,从报刊电视普法到网站、微博、微信、抖音普法;从法官说法到卡通形象“法博士”沉浸式普法;从纸与笔、铅与墨,到光与电、数与网,形式新颖、种类众多的普法宣传已成为四川法治文化建设的新亮点,群众在欢声笑语、潜移默化中领悟法治精神、感受法治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内心尊崇法治,才能行为遵守法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四川打造法治文化阵地,促进法治文艺繁荣,加强法治文化研究和传承,加强法治文化传播交流,让法治在不知不觉间浸透至每一个领域、围绕在群众身边、走进了群众心里,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巴蜀儿女的共同追求。

  

  (六)

  

  时代潮涌,法治脉搏铿锵有力!从灯下普法到新媒体阵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一家“独唱”到齐抓共管“大合唱”,全民普法和守法助力更加稳定和谐有序的法治四川建设阔步向前。

  

  不负韶华,法治信念薪火相传!一批批普法宣传人投身法治四川建设,践行朴素法治信仰,成为中国普法进程的见证者、参与者、奉献者。他们是大山深处、彝家新寨的普法人的莫鸽鸽;是行走田间地头、做群众“解铃人”的解忧法官祝增巧;是创造独特普法模式的80后基层普法志愿者高亮……他们将法治火种播撒巴山蜀水,将法治阳光洒满每个角落!

  

  江河奔腾,法治文化浸润人心!十年来,从“被动普法”到“主动学法”,群众学法热情日益高涨,法治一步步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全社会法治氛围日益浓厚!

  

  明法于心,守法于行。全民普法和守法的崭新画卷已经绘就,巴蜀大地处处洋溢法治光辉!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赵文 谢梦吟


编辑:吴辰雨
四川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