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位2
近来,宜宾市叙州区柏溪街道长沙村村民陈某很是神清气爽,因为困扰他多年的烦心事终于彻底解决了。
2019年,陈某因修路问题与邻居张某发生纠纷。在接下来的4年里,两家人曾3次大打出手,村委会、派出所调解多次无果。
今年3月,长沙村网格员在“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工作中,将这起陈年积怨通过网格系统层层上报。收到案件信息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立即召开风险评估会并成立调解专班,将这起被评估为“黄色”风险等级的纠纷作为重点攻坚。
“一定要把这个纠纷化解下来!”负责这起案件调解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陈朝金表示,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激起了他和调解专班成员的“雄心”。
于是,调解专班认真分析研判案情,制定出一份几乎“无死角”的工作方案。专班成员分工协作,由派出所民警负责梳理案底,司法所、村干部负责再次实地走访调查。一切准备就绪后,调解专班先通过“背靠背”调解,分别了解双方意愿及诉求,再将双方请到调解室进行座谈,通过“法、情、理、账”结合方式,终于让双方达成共识,签订协议,并当场履行承诺,握手言和。
这起纠纷是柏溪街道化解的诸多疑难复杂案件中的其中一件。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柏溪街道创新一站式解纷、全链条服务的矛盾解纷模式,出台“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全链条办结机制,实现“社区下单、街道派单、部门接单”融合联动治理,让群众从“多头跑路”到“只进一门”。
在该模式下,柏溪街道成立39个村(社区)调解委员会、5个行业性调委会、2个公调对接室;科学划定城市社区网格236个,行政村网格26个,配备综合网格员262名;统筹配备村(社区)法律顾问9名,村(社区)民辅警51名、人民调解员424名、“法律明白人”111名,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7个、社会工作者46名、社区志愿队伍56支,形成了条块结合、纵横相融的组织体系。
为实现矛盾纠纷闭环化解,柏溪街道以网格为单元,落实综合网格员每日排查,实现基层信息收集常态化;以单位部门为载体,分线推送,实现情报连接多元化;以“叙E通”平台为纽带,收集群众诉求反映,通过系统自动分配到对应网格。对可能引发信访等问题的矛盾纠纷,由专人负责立即梳理、立即报告、立即初判,突出及时性;迅速组织风险评定组进行研判,评定等级,成立工作专班,拟定化解方案,注重准确性;建立“红、黄、蓝、白”四色分类风险研判制度。
据统计,自该模式推出以来,柏溪街道共排查出纠纷890件,化解876件(其中家事邻里纠纷623件),化解率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