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们及时把我拉出了被诈骗的深渊!”近日,南充市蓬安县市民黄女士差点因为网恋被骗数万元,好在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及时通过后台数据,上门对其进行劝阻,避免了诈骗案件发生,事后黄女士连连感谢。据记者了解,仅6月下旬,蓬安县公安局反诈中心通过预警劝阻,便成功避免两起诈骗案件发生。
今年以来,蓬安县公安局着眼盗窃、电信诈骗、打架斗殴等可防性热点警情,充分运用“治未病”理念,持续优化“打防管控”措施,截止今年6月30日,有效警情同比前三年平均值下降39.6%,其中盗窃类警情下降48.3%,打架斗殴(纠纷)类警情下降25.1%,诈骗警情下降53.2%,全县未发生一起抢劫、抢夺警情,当地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条块融合 多措并举抓牢打防重点
“夏天烧烤店、酒吧、景区人流量比较多,是打架斗殴、小偷小盗、寻衅滋事等违法行为重点部位,我们通过与店铺老板、景区安保建立快反联系机制,大大降低了恶性案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如派出所所长康太平介绍,入夏之前,派出所在县局指导下就提前对辖区可防性警情和案件进行了分析研判,作为条块融合的交叉点,派出所的重要任务就是掌握在前、行动在前。
蓬安县公安局持续强化“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工作思路,组织刑侦、治安等相关警种和辖区发案风险较高的派出所召开可防性警情压降专题部署会12次,研究工作重点,压实分管领导、警种、民警“三级”职能职责,以“一周一通报、一月一挂榜”等形式全面跟踪督导警情处置、分析研判、嫌疑人抓捕审讯、重点区域时段巡逻宣防等打防工作,确保可防性警情压降工作落地生效。
与此同时,机关警种牵头基层派出所开展每日调度、每周分析、每月研判辖区警情,探索治安规律,为尽早发现和高效处置警情抢占先机、赢取主动,各派出所辖区治安状况较往年明显偏好。各派出所立足“主防”定位,依托“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化运行机制,深化“两队一室”警务机制改革,做精综合指挥室、做专案件办理队、做实社区警务队,聚焦治安重点人员、辖区重点部位核查清理,充分运用合成作战研判联动机制,对可防性案件苗头打早打小,推动警务工作由事发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有效降警情、控发案、除隐患,实现了社会治安良性循环。
宣防联合 警种联动治理打防源头
记者从蓬安县公安局了解到,当地秉持“巡查多一秒、平安多一分”的理念,指导各派出所对 “人、车、地、物、事”等基础治安要素进行“点上查控、线上巡控、面上防控”,探索建立了特巡警、交警、城区城郊派出所“三警联动”巡逻防控机制,将辖区按巡防区域、重点路段、重点部位进行科学网格化划分,延长夜间巡逻时间至凌晨2点,采取“夜间盘查”“便衣摩托”巡控模式,提高社会面巡逻防控密度和见警率,挤压违法犯罪空间。
“每天晚上都有特巡警在学校门口执勤,让放学回家的师生都感觉很有安全感!”3月3日,孩子在周口中学读书的邓女士对特巡警大队的“夜间护学岗”勤务模式称赞道。该模式同时被县局大力推广,交警大队、各派出所依照就近原则设置早中晚护学岗,为师生安全出行提供保障,深受当地群众好评。
今年4月,刑侦大队反诈中心抽调各派出所12名民辅警组建预警劝阻冲锋队,在接到上级预警指令后第一时间下达任务,安排开展见面劝阻工作,仅6月份就处置相关警情132条,见面率、止付率均为100%。
战训结合 提升能力突出打防质效
如何有效应对“网络+”犯罪不断叠加传统犯罪的趋势,提升公安机关打防的能力?记者了解到,蓬安公安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强综合情报研判能力,同时通过强化日常训练演练、突出处警依法执法、用好科学侦查手段等途径,不断提升民警综合能力素养。此外,蓬安县公安局还每周对可防性警情案件开展综合分析研判,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对系列性、团伙性、流窜性案件集中会商并制定打击方案,指导督促办案部门尽快破案,努力实现应破尽破。
6月28日,蓬安县发生1起盗窃汽车和商铺系列盗窃案,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仅用时5个小时,就运用合成作战机制找到被盗车辆,并派出10余名警力于次日将逃往外省的6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打掉一个跨省流窜作案盗窃团伙,追回被盗车辆1辆、手机20部、苹果笔记本电脑和IPAD各1个。
今年截止6月30日,蓬安县公安局先后打掉盗窃团伙4个,快速查处一起网络约架案件,现场抓获违法人员33人;超50%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实现接警24小时内抓捕到案,真正做到了“晨发暮破”。(王娟 何宇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