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ccaw@sina.com
主办:中共四川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四川法治报社
彝乡情·法治慢火车:353公里大凉山铁路上的“法治密码”
www.sichuanpeace.gov.cn 】 【 2024-12-13 10:37:31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的法官们准备登上“彝乡情·法治慢火车”开展普法工作


  

  “彝乡情·法治慢火车”上,陈小容向未成年人宣讲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的法律知识


  

  飞驰而过的“彝乡情·法治慢火车”


  

  原西昌铁路运输法院的法官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供图

     

  品牌涵义

  

  彝乡情·法治慢火车

  

  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正式通车,54年的风雨兼程见证了大凉山乃至西南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成昆线同龄的慢火车,是大凉山群众出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在这趟慢悠悠的小火车上,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的普法工作一直在进行着,坚持了40余年。法院干警会定期登上这趟“彝乡情·法治慢火车”,为大凉山的群众送去精彩的法治公开课。

  

  “彝乡情·法治慢火车”,是在省高院指导下,成都铁路运输两级法院与成都铁路局携手谋划、精心打造的特色普法品牌,目标是将法治教育与服务融入火车旅程,使其成为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促进民族团结的流动课堂,通过多种形式,让法治的种子在沿途的每一站落地生根,为大凉山的乡村振兴战略筑牢坚实的法治根基。

  

  “铁路在哪里,我们在哪里。”老成昆线上的绿皮火车忙碌穿梭,新成昆线上的动车飞驰而过,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坚持将司法服务送达铁路沿线每一个角落,为护航“西南交通大动脉”、助力西南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为平安中国建设贡献法院的智慧与力量。

  

  每天早晨7点20分,5633次“慢火车”总会准时从普雄火车站出发,慢悠悠地驶向353公里之外的攀枝花;傍晚,从南驶来的5634次列车进入普雄火车站后,站台总会迎来一阵喧嚣。

  

  暮色中,当背着背包的彝族大娘匆匆离去,当戴着头巾的彝族大叔坐在行李上燃尽烟斗中最后一撮烟丝,当站台边的小餐馆后厨飘出炒菜的香气,小小的车站也渐渐归于寂静。

  

  5633/5634、5619/5620次列车是开行于成昆线上的公益性慢火车,是目前四川境内为数不多的慢火车。高铁时代,这些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的列车串联起了山峦沟壑中的26座小站,因而有了“小慢车”这个可爱的别称。

  

  54年前,在30万筑路大军艰苦卓绝的努力下,连接川滇两省的钢铁大动脉——成昆铁路通车。在四川境内,它穿越茫茫大凉山,将曾经闭塞的土地与外界连通,沿线诞生了许多“火车拉来的城镇”。

  

  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原西昌铁路运输法院)的发展历程,就是伴随着这趟“小慢车”开始的。西昌铁路运输法院成立于1980年,1982年5月1日正式开始办案,办公地点位于成昆线上的西昌市马道镇马道东路4号。2012年,成都铁路运输两级法院与铁路企业分离,一次性整体纳入国家司法管理体系。2020年12月,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西昌铁路运输法院更名为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从西昌整体搬迁至成都。2021年4月9日,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内设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在天府中央法务区正式挂牌运行。

  

  崇山峻岭间的“彝乡情·法治慢火车”

  

  绿皮的车厢,简单的座椅,背着大包的彝族老乡,背篓里不时探出的小鸡仔脑袋……登上“慢火车”,如同坐上时光穿梭机,许多定格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画面开始在眼前一帧帧闪回。

  

  如今,这趟火车已极少被外地的旅客选择,乘客几乎都是沿途的百姓。

  

  11月19日,记者跟着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立案庭负责人陈小容穿过一节节车厢,不时有人跟她打招呼。“小容姐”“陈法官”,大家总是这样称呼她。

  

  “慢火车”的15节车厢,宛如15幅彝乡风景。这趟慢悠悠的列车,如同一座流动的村庄,不仅耐心等待着还没上车的乘客,也在快速发展的时代里,等着大山深处的百姓一同出发。

  

  如今的慢火车悄然变身,成为了“彝乡情·法治慢火车”,包裹着满满的法治气息。阳光透过车窗洒进来,让“法治车厢”几个字格外显眼。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小华(化名)今年11岁,因为贪玩扒火车,被接触网电击致残……”陈小容娓娓道来,向孩子们讲解铁路交通安全、未成年人保护、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与群众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

  

  “今天的小慢车跟平时不一样呢,还有熊猫!”一名乘车的彝族小朋友兴奋地跟同学说着。“彝乡情·法治慢火车”结合“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防诈骗”等主题,通过法治漫画、法治标语等对车身及车厢进行装饰,形成了一道靓丽的流动普法风景线,让凉山州的群众在日常搭乘慢火车出行的同时,学习和了解法律知识。

  

  随着慢火车的继续行驶,沿途风景与车厢内的普法氛围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种行走的普法,将法律知识送进车站、搬进车厢,跟随移动的列车“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让法治宣传在大凉山的铁路线上动起来、活起来。

  

  “50后”法官点亮慢火车“普法灯”

  

  1983年,时年38岁的西昌铁路运输法院院长纪保东第一次登上成昆线的火车,他想将“法”的种子播撒到大凉山孩子幼小的心灵中,让他们看到“法”最初的模样。

  

  “别看那个时候火车不大,从以前的西昌铁路运输法院,到现在的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40多年的普法历程都浓缩在这里面。”纪保东拿出珍藏的普法照片如数家珍,“你看这张照片,是当时的慢火车,跟现在还不一样。”“这张照片是2000年火车上的普法。”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大事记,串起了纪保东关于“凉山慢火车”的普法记忆。

  

  普法是一项极其平淡而乏味的事,很少有人能一直坚持做下来,尤其在“蜀道难”的四川大凉山。然而,就是在这趟慢悠悠的小火车上,从西昌铁路运输法院到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普法工作一直在进行着,坚持了40余年。

  

  纪保东是原西昌铁路运输法院的第三任、第五任院长,他说:“我与‘慢火车’、凉山铁路早已结下了不解的情缘,我用青春守护了它们,它们陪伴着我一起慢慢变老。”

  

  “在火车上,我们给彝族老乡讲法,老乡听了,只觉得法律不可思议。这就是我们的第一次普法。”回忆起自己刚到西昌铁路运输法院工作时的情景,纪保东仍然记忆犹新,“那个时候,我们经常会坐火车到沿线去普法,挨家挨户地开展铁路安全宣传教育。普法工作靠的就是一颗心、一双脚。”在这片广阔的凉山大地上,在这条熟悉的成昆铁路上,纪保东用初心换来了民心。每次在火车上开展普法工作,群众们看见他都会亲切地打招呼:“老纪!又来了。”

  

  有人不理解纪保东的行为,但他却说:“我是一名‘慢火车’普法志愿者”。纪保东回忆:“那个时候,除了在火车上普法,我们还经常到车站去开庭,普雄车站就去了好多次,现场开庭审理、庭后以案释法,这样的普法方式效果很好。”

  

  岁月记录了他辛勤的付出,大地镌刻下他忠诚的足迹。如今,纪保东已经退休19年了,但他时不时还是会登上“慢火车”去看一看,走一走。那里有他割舍不断的情谊——没有空调的“慢火车”、饱经风霜的铁路线、善良朴实的农家人、并肩作战的同事们,还有他最引以为豪且无比热爱的事业。

  

  在纪保东眼中,铁路普法工作特别是铁路沿线普法工作可谓千头万绪,只有摆正心态、不计得失、踏实肯干,才能做好。“年轻人都向往大城市,西昌铁路运输法院也从西昌搬到了成都,那些年不知目睹了多少青年干警的到来和离开。”纪保东说,令他欣慰的是,对于成昆线上的普法工作,有人接过他手中的接力棒,继续前行。

  

  “80后”法官的慢火车“法治梦”

  

  时间来到2020年12月,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西昌铁路运输法院更名为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

  

  “大家好,我是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的法官陈小容,今天和大家一起开展一场特别的法治宣传活动。”2021年12月,出生于1984年的陈小容第一次登上“慢火车”,开始了新时代的普法工作。

  

  不同于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的其他法官,陈小容是从一名刑事法官转型成为一名办理铁路案件的法官。刚到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立案庭时,面对日复一日的铁路案件审理和铁路沿线普法工作,她陷入了深思:“这就是我想要的法治梦想吗?”远离都市的繁华街景,陪伴她的是火车的轰鸣声,循环往复。可在经历了工作、学习和成长后,陈小容渐渐明白:责任无大小之别,最重要的是尽己所能,为社会作出贡献。休假时,她会陪着5岁大的儿子,坐上她最喜欢的“慢火车”。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保护儿子,是我作为母亲的责任;为大凉山的群众送去法律知识,是我作为铁路法官的责任。只要我们在,平安就在。”

  

  “小容姐你来啦!”“小容姐,上次你帮我解读了合同中的法律知识点,回去我就解决了问题。”

  

  作为“慢火车”上的“常客”,“慢火车”成了陈小容工作的第二阵地,车上很多群众都认识她,还亲切地叫她“小容姐”。

  

  “‘彝乡情·法治慢火车’单次行驶里程一共353公里,平均时速只有每小时30多公里。我来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4年,每年都要到‘慢火车’上去普法。353公里的普法行程让我感觉到,普法工作责任重大。我们致力于将法律知识传播到铁路沿线的每个角落,在学校、铁路站段、企业、社区等开展系列普法活动,以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决心推动普法工作不断深入。”陈小容说。

  

  大西南铁路的“司法守护者”

  

  “慢火车”行驶54年,岁月缓缓流淌。

  

  越来越多的变化发生在车里车外:女童们背着书包,踏上火车去上学;孩子们之间交流,越来越习惯用普通话;年轻人走出大山,开创新的生活;成昆线沿途的治安越来越好,过去扒火车的现象已经绝迹。

  

  2012年,随着管理体制改革,全国铁路法院整体纳入国家司法体系,西昌铁路运输法院移交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管理。2020年7月,西昌铁路运输法院从西昌市马道镇整体搬迁至成都,2020年12月8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更名为“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

  

  如今,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的全体干警都是凉山“慢火车”上的普法宣传员,他们当中,有的已经参与“慢火车”普法工作20多年,也有年轻的“90后”法官助理,在法院前辈的言传身教下,成了“慢火车”上的“幸福使者”。作为大西南铁路的“司法守护者”,成都铁路运输两级法院依托“见山说法”“欣宝融宝”等品牌,组建业务骨干宣讲团,深入铁路局机关、铁路沿线站段、重点列车班次开展普法活动,为铁路正常运营、群众平安出行营造和谐有序的环境。

  

  “在飞速发展的高铁时代,成昆铁路沿线的慢火车如同一抹温暖的阳光,穿行于大凉山的崇山峻岭间,它不仅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维系民族情感、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纽带。‘彝乡情·法治慢火车’的深远意义,不仅仅在于法律知识的普及,更在于其对于社会综合治理模式的创新。我们希望通过这一项目,探索出一条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特点的法治宣传路径,将法治宣传教育与地方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它既是对《关于加强铁路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的积极响应,也是对平安铁路建设的有力推进,更是我们成都铁路运输两级法院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大局的具体实践。”成都铁路运输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瑶说。

  

  高铁的轨道串联起成都平原与大凉山,复兴号穿行于川滇两省之间,那是中国速度;“彝乡情·法治慢火车”载着人民群众,缓缓游走在崇山峻岭之中,这是中国温度。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被大大缩短,铁路沿线地区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时光流转,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从西昌的小镇搬迁到了成都的兴隆湖畔,但是全体法院干警的成昆情始终未变,坐着绿皮火车奔走在353公里铁路线上开展普法宣传就是一个缩影。列车一路向前,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将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护航“中国速度”,守护“中国温度”,保障新老成昆铁路搭乘无数群众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文/图


编辑:刘慧心
初审: 刘慧心
二审: 潘红
终审:
四川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