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ccaw@sina.com
主办:中共四川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四川法治报社
人大代表持续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与人身安全 杜绝家长代劳和平台打卡 让安全教育回到课堂
www.sichuanpeace.gov.cn 】 【 2024-01-24 09:49:54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在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围绕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提出多项建议。

  

  安全教育要回归“对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视”

  

  禁毒知识、森林草原防灭火、交通安全、消防知识……如今,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在中小学的课堂里,都开设有相关的安全知识教育课程。这些课程都在有效进行中吗?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体系足够完善吗?这都是省人大代表、凉山州公安局禁毒缉毒支队(禁毒局)支队长(局长)周脉军密切关注的。

  

  “我不仅是一名学生家长,也是一名禁毒工作者。就禁毒来说,做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很关键,是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阻断毒品代际传播的重要途径。对于其他安全知识,如防范艾滋病、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防止校园霸凌等也是如此。”周脉军告诉记者。

  

  周脉军和同事经常进校园给学生们上禁毒知识课,经过长久的实践、观察后,他发现,如今的中小学安全知识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安全教育涉及到公安、应急、市场监管、民政、网信等很多领域,内容庞杂、缺乏整合,往往存在多头布置、重复安排的情况,给师生带来了困扰;安全知识教育由学校职能转移为家庭职能,许多学校为完成任务直接将其转移到了学生放学后,拍照、平台打卡、由家长代为完成等现象成为常态;安全知识教育课程时常被占用。

  

  如何才能有效开展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在社会、学校、家庭层面都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周脉军提出了几点建议。

  

  完善安全知识教育工作体系,由教育部门主导,相关职能单位如公安、卫健、应急等部门辅助配合。“这样一来,就能整合课程资源,形成体系,避免内容过于庞杂、难以‘消化’。”周脉军说。

  

  安全知识教育要回归“对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视”。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们意识到生命健康安全是极其重要、不容小视的。同时,要通过安全知识教育让学生们真正了解和掌握防范危险的方法、技巧。

  

  此外,杜绝家长代劳和平台打卡,让安全教育回到课堂。周脉军认为,应取消不必要的安全知识家庭作业、打卡留痕,让安全教育真正发挥实效。同时,学校也可以设立专项奖励制度,激励相关任教老师。

  

  除了理论讲授外,还应设置实践教学、情景教学等课程。如道路交通安全,除了给学生讲交通安全标识、交通安全行为等理论外,还可以让学生到户外用实际场景模拟等方式开展教学,这样更能入脑入心。

  

  “让学生记住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才是校园安全教育的真正目的。”周脉军说。

  

  建立健全四位一体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省人大代表、成都市公安局刑事犯罪侦查局刑事技术处处长陈德智在《关于构建我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保障体系的建议》中提出,处于中小学阶段的未成年人身高、体重快速增长,思维能力迅速提升,是性格、思维和行为能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伴随着心理的剧烈碰撞,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引发心理问题。

  

  “除了学习成绩,我们还应该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陈德智说。

  

  陈德智认为,家庭和学校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校园是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其氛围影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和课程体系仍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还未完全从“重治轻防”转变为“重防优治”。

  

  “家长个性、家庭结构和教养方式都是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变量,家庭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陈德智说,她接触到的未成年人出现心理健康的案例,绝大多数是家庭变故、家庭亲情缺失及家庭教育严重失误等因素引发的。

  

  对此,陈德智对构建我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保障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合力,要着眼于全员心育、全过程心育、全方位心育,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力量,让监护人、学校教师、社会力量等都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优化社会环境,积极营造科学正确的教育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家校社协同发力,使家庭成为未成年人温馨休憩的港湾、学校成为未成年人舒心学习的乐园、社会成为助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动力营。

  

  家校并重 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繁引发热议。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存在隐忧,这主要是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疾患在大学阶段继续发展的表现。因此,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昨(23)日,记者采访了省人大代表、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何显兵,今年他带来了《关于综合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何显兵认为,诱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类,首先是休息娱乐时间得不到充分保障。其次,个别中小学生家庭关爱的缺失、部分家庭教育理念存在的弊端,也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埋下了隐忧。此外,教师教育理念的落后也是诱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

  

  因此,何显兵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从充分保障学生休息娱乐时间、对中小学教师实行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方法培训、对中小学生家长开展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三方面,综合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调研情况,何显兵认为高中学生因升学压力、学校竞争等因素,其休息娱乐时间保障程度远不如初中生和小学生。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研判,出台政策保障高中阶段学生必要的休息娱乐时间。考虑到部分高中生实行寄宿制,建议推行集中归家休息制度,即每个月集中放假两天,以缓解学生焦虑情绪。

  

  此外,何显兵建议引入心理学和家庭教育专业教师队伍,依托第三方组织资源针对中小学生家长定期开展未成年人身心教育方法培训,更新家庭教育理念。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慧 张磊


编辑:漆颖
初审: 赵晓璐
二审: 潘红
终审: 李家亮
四川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