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安中院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重要论述,围绕广安市委“改革深化年”行动,持续优化“投资兴业、干事创业”两个环境。2024年以来,共受理涉企案件9873件,审结7918件,结案率80.19%,结案标的额37.09亿元。
深耕诉调对接
构建多元分层解纷格局
深化诉调对接。深化涉企案件诉调对接机制,深入推进民商事纠纷调解前置工作,建立中小投资者诉调对接机制,前置调解涉企纠纷2196起。推动建立金融纠纷案件“赋强公证”工作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以非诉解纷方式定分止争。
提升合同类案件办理质效。持续深化民事案件繁简分流改革,畅通“线上+线下”立案渠道,加强合同类案件审限管理。加强鉴定机构规范管理,约谈整改不履行鉴定规范要求的鉴定机构。截至目前,广安法院合同类纠纷案件立案平均用时2.8天,平均审理用时34.2天。
强化府院联动机制。建立涉企案件联动化解机制,对涉企案件相关问题及时通报、预警,强化多部门联动化解涉企案件工作模式,推进立案、审判阶段涉企民事案件有效衔接,提升涉企案件审判质效。联合司法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召开府院联席会议,协同做好行政机关涉诉涉执争议案件防范化解,向行政机关发出司法建议2份,助力争议源头化解。
聚焦精细管理
实现涉企案件快办精审
持续深化繁简分流。根据民商事审判分案规则,健全小额诉讼快速化解工作机制,强化民商事审判团队专业化建设,实现涉企案件轻重分离、快慢分道,提升涉企案件审判质效。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小额诉讼程序占比76.98%,平均审理天数33.96天。
健全优化审理模式。深入物业服务公司开展巡回审判,集中化解物业纠纷324件。在全省率先开展案件归档方式改革,形成“全业务在线办理、全流程线上监管、全方位智能服务、全领域提质增效”的改革模式。截至目前,全市法院无纸化移送、阅卷、流转、归档案件14982件,上诉案件流转耗时同比减少44.39天,诉讼文书电子送达比例提升至93.71%。
严惩破坏经济秩序犯罪。依法审结薛某等侵犯某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著作权案等涉企案件,有效保障民营企业财产权,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实现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
完善体制机制
推动破产审判提质增效
持续化解长期未结案。签订《广安法院破产案件管理一体化系统平台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广安两级法院破产案件管理平台,完善广安中院官网的对接,开发“破产一件事”专区。召开广安法院两年以上长期未结破产案件化解工作推进会,邀请营商环境观察员全程参与,对长期未结破产案件进行“一案一策”指导,明确包案领导和责任人。
规范执破衔接机制。制定破产案件预重整操作指引,积极探索破产案件新思路新方法,“广安天下”项目通过预重整成功引入投资人,2024年上半年第一期项目实现成功复工续建。深化执转破案件移送审查机制,明确移送标准和程序,消除破产案件“隐形门槛”,确保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及时进入破产程序。目前已通过执转破程序受理破产案件10件,审结7件。
强化破产条线指导。召开全市法院破产审判工作条线指导会4次,依法妥善高效推进破产程序。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破产案件63件,审结58件,平均审理天数165天。与广安市公安局等16个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协商会签《关于破产企业不动产登记容缺受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延伸审判职能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加强法治宣传力度。与川渝7家单位共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中心”,共同深入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普法宣传、法治讲座,联合开展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检查,进一步提高企业产权维权意识。
丰富法治宣传形式。印发《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白皮书》,发布典型案例10起,为市场主体提供规则指引。开展“法护营商、伴企同行”企业家开放日活动,邀请10家企业走进法院,通过旁听庭审、座谈交流等方式指导企业防范化解法律风险,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强化企业产权保护。纵深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机制,依法高效审理知识产权案件90件,其中,民事案件87件,行政案件2件,刑事案件1件,营造新质生产力发展良好法治环境。建立“蓥法+”多元解纷中心知识产权调解室,构建“司法+行政”调解制度,邀请行政执法部门参与纠纷调解,共同推动知识产权纠纷综合治理、源头调解。截至目前,共调解涉知识产权纠纷72起。
甘文玉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雍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