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ccaw@sina.com
主办:中共四川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四川法治报社
代表委员热议银发经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等民生事……
www.sichuanpeace.gov.cn 】 【 2025-01-21 21:02:14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代表委员热议银发经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等民生事……

  

守护“一老一小” 托起“朝夕”幸福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夏菲妮 刘文慧 李季

  

  “一老一小”牵动万千家庭,关乎民生福祉,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是群众关心的民生大事。2025年,四川将强化“一老一小”服务。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着重加强支持家庭养老的日间照护、短期托养、康复护理、助餐助浴等社会化服务。支持老年大学利用社会资源设置教学点。实施新时代“天府银龄行动”。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发展多种托育模式,推广多子女可在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同校就读等政策,巩固提升“双减”成果,尽力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今年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围绕“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进行探讨交流,建言献策。

  

  关注养老

  

  老有所依托起幸福“夕阳红”

  

  近年来,老年学堂、老年游学、老年电竞、老年摇滚、非遗传承等新产业,在老年消费群体中颇受欢迎。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测算,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约6%。预计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30万亿元,潜力巨大。

  

  扩大养老服务消费,既是经济风口,也是民生关切。如何创新银发经济的多元化场景、扩大服务消费,让银发一族乐享“家”和“远方”?

  

  “推动我省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加强制度协同,打造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格局;一方面要强化服务监管,优化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源配置;一方面则是促推社会治理,完善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司法保障。”省政协委员,省高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秦海在《用心用情呵护银发群体 推动我省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中提出。

  

  近年来,诈骗套路层出不穷,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空巢、独居老年人信息闭塞、认知较弱、缺乏陪伴的特点,打着“服务老人”“关爱老人”的旗号招摇撞骗,名为“养老”,实为“坑老”,骗取老年人钱财。

  

  “要严厉打击养老诈骗、非法集资等重点犯罪,遏制犯罪蔓延趋势,用好查扣冻和保证金等手段,强化追赃挽损力度,守好老年人‘钱袋子’。集中整治殡葬领域乱相,解决好老年人身后事。”秦海说,要妥善审理家事、侵权、旅游、保险等涉老年人案件,以“法院+社会”多元调解机制及时化解纠纷,在调解、审理中引入心理疏导与咨询服务,在心通气顺基础上兑现公平正义。要以司法建议促推老年人服务体系建设,针对养老服务虚假宣传、适老化改造不到位等问题,及时发送司法建议,推动有关主体依法履职,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社会效果。

  

  对此,省政协委员、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省法学会副会长郭彦,省政协委员、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吕瑶,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民进成都理工大学支部主委刘宁也在联合提案中提出,要加强银发经济市场监管和社会共治,推动银发经济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常态化打击涉老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市场环境、消费环境。

  

  关注孩子心理

  

  铺好儿童心理健康的幸福道路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今年省两会上,多名代表从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法治力量守护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越来越被大家重视,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积极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代表委员们表示。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然而,当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需要我们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1月20日,省人大代表、原隆昌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刘军梅带来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着个体发育,还会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等社会问题。刘军梅认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为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服务。她从三方面提出建议:多部门联动全面筑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防护网,多渠道丰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大健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专业保障体系的投入。

  

  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还有省政协委员、德阳市政协教科卫体委主任康琼。康琼表示,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相关的政策法规,以法治的力量守护学生心理健康。进一步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职责,统筹推进部门信息和资源互通共享,建立高危学生预警干预帮扶联动机制。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加大针对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医疗项目开发力度,在人力、财力和物力配置方面予以倾斜。加快孵化服务学生心理健康的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社会组织和社工队伍,建立医校社服务模式、危机干预队伍、学生心理康复预后机制,为学校心理服务和心理问题学生医疗康复等提供社会面专业支持。

  

  关注未成年人保护

  

  以法之力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近年来,一些校园欺凌事件频频爆出,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为此,省人大代表、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民盟成都市委副主委陈山带来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校园欺凌防治的建议》。

  

  谈到如何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校园欺凌防治,陈山建议需加强执法监督、强化学校防治和健全防治合力。陈山说,2018年,天津市人大制定了《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若干规定》,2020年,辽宁省也将制定《校园欺凌防治条例》纳入了立法规划,这些做法值得借鉴。我省可以由省人大常委会相关专门委员会牵头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检查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四川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有关防治校园欺凌的相关规定情况;将制定《四川省校园欺凌防治条例》纳入省级地方立法规划,进一步筑牢校园欺凌的责任体制,将实践中防治校园欺凌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形成稳定的法律条文。

  

  在谈及推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时,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四川瀛领禾石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曾文忠表示,他今年带来了一份《关于推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的建议》。

  

  曾文忠分析,目前,未成年人保护还存在四方面问题:相关保护主体协同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对新兴业态领域等场所的监管存在漏洞隐患、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处理难度较大、专门矫治教育制度缺乏实施细则和执行标准。

  

  “建议完善立法,加大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惩治和打击力度。”曾文忠说,立法机关在坚持宽严相济的基础上,对主观恶意深、犯罪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未成年人犯罪,依法核准追诉,追究刑事责任。这不仅可以实现对犯罪被告人的矫治,也能更好发挥刑事法律的震慑作用,教育更多未成年人从小养成尊法、守法的意识。

  

  为加强部门协同,曾文忠建议在检察机关成立专门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统筹、协调、督促和指导关工委、共青团、妇联、司法行政、公安等部门和监察、法院等系统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制定目标管理考核方案,细化各部门考核指标,提升整体工作。


编辑:潘红
初审: 潘红
二审: 潘红
终审: 李家亮
四川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