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中市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进程中,巴中经开区聚焦“实体化、规范化、实战化”目标,高标准构建覆盖全域的基层治理枢纽平台,为创建平安经开注入强劲动能。
实体筑基,全域覆盖织密治理网络
巴中经开区将综治中心建设纳入《城乡居民幸福生活八大工程》重点推进,严格对标省、市规范要求精准布局。一是三级体系贯通。巴中经开区因地制宜规划区级综治中心功能,3个街道级中心全部建成投运(兴文、时新街道为二类中心,奇章街道为三类中心),30个村(社区)中心实现100%实战化运行。二是阵地升级赋能,巴中经开区统一标识标牌,合理划分功能区域,配齐视频会议系统、智能化终端等设备,夯实“一站式”服务硬件基础。
规范运行,机制创新激活治理效能
巴中经开区通过制度与科技双轮驱动,多措并举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一是开展责任闭环管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兼任综治中心主任,建立“首接负责—分流指派—协同处置—督办反馈”全链条机制,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担。二是开展网格精细治理。将30个村(社区)科学划分为60个综合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动态采集社情民意,实现事件“一口进、一网办”。三是科技智慧支撑。深度融合“雪亮工程”资源,运用大数据动态监测治安态势,今年精准预警风险隐患20余起,治理精准度显著提升。
实战检验,服务提质赢得群众口碑
聚焦矛盾化解主责主业,综治中心成为服务民生前沿阵地。综治中心整合司法、调解等力量,为群众提供矛盾调处、法律咨询等集成服务,累计成功化解纠纷70余起,调解成功率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此外,还分层开展网格员、调解员专业培训,强化法律政策应用与应急处突能力,累计培训300余人次。
蓄力再进,破解短板瞄准更高目标
针对建设经费不足、队伍专业化待提升等问题,巴中经开区明确攻坚路径:强化协同联动,深化部门信息共享与责任捆绑,打造高效“治理共同体”;加速科技赋能,积极争取资金升级智能化设施,推动AI技术融入风险防控;夯实基层基础,推动资源下沉网格,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谯楚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