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一个电话,镇里就帮我们把地界纠纷彻底解决了,再也不用为这点事闹心了!”近日,武胜县万隆镇村民李大爷握着镇综治中心调解员的手,话语里满是感激之情。这场僵持了半个月的邻里矛盾,在镇综治中心“一站式”调解下,仅用3天就达成了和解。
近年来,武胜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三级综治中心为支点,串联起平台、力量与队伍,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从理念变为现实,绘就了基层治理的温暖图景。

平台“向下沉”
把服务站建在群众家门口
“以前办事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在村里综治中心就能搞定,太方便了!”在武胜县烈面镇高峰村综治中心,村民张大姐刚办完社保咨询,又提交了因宅基地上房屋改建引发的纠纷调解申请材料。这个不到50平方米的空间,集成了诉求接待、矛盾调解、便民服务等功能,成了村民口中“家门口的办事厅”。
这背后,是武胜县对三级综治中心的系统化打造。在县级层面,武胜县综治中心如同“中枢大脑”,整合了网格管理、12345热线、信访接待等行业部门资源和力量,实行“常驻+轮驻+随驻”,群众打一个电话、跑一次中心,就能享受“一揽子”服务。去年年底,市民王先生反映小区电梯频繁故障,中心接诉后立即调度市场监管、住建部门与物业联动,3天内就完成了电梯检修,还建立了定期维保机制,让整栋楼的居民安了心。
乡镇一级则是“攻坚主力”。武胜县23个镇级综治中心均按“三区六室”标准建设,综治、信访、司法人员常驻,派出所、法庭轮驻,村民有纠纷,不用再“多头跑”。今年3月,武胜县沿口镇两家餐馆因排烟管道纠纷闹到镇综治中心,常驻的司法调解员与市场监管干部一起上门勘查,现场制定管道改造方案,既解决了排烟问题,又保住了两家店主的邻里情。
而村(居)综治中心则是最贴近群众的“前哨”。武胜县有1572个全科网格,每个网格都有一名专职网格员,他们带着工作日志走村入户,能现场办的绝不拖延,需协助办的主动对接。
去年夏天,武胜县飞龙镇卢山村网格员小周在巡查时发现两户村民因灌溉用水发生争执,立即联系村老党员一起调解,半小时就达成了“分时用水”协议,没让矛盾升级。

力量“聚起来”
多元联动破解“疑难杂症”
“要是没有‘法治门诊’的律师帮忙,我的工资不知道要被拖到什么时候。”说起去年拿回被拖欠的工资,务工人员王师傅至今仍很感慨。当时,他多次向包工头索要无果,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武胜县综治中心,“品牌调解室”律师了解情况后,不仅免费提供法律咨询,还协助他申请劳动仲裁,最终帮他追回了6.3万元工资。
这是武胜县“横向联通、纵向联动”解纷模式的生动写照。在县综治中心,18个服务功能区有序布局,法律服务、心理疏导、诉讼服务等板块一应俱全,重点部门“常驻+轮驻+随叫随驻”,形成了“访—调—诉—援”一条龙服务。去年,该中心受理征地拆迁、房产纠纷等疑难矛盾纠纷100余件,均通过多部门联动妥善化解。
纵向层面,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拧成“一股绳”,实行“中心吹哨、站所报到”机制,只要基层有难题,上级中心能迅速调度力量支援。今年5月,宝箴塞镇某村因土地流转问题引发村民集体诉求,镇中心“吹哨”后,县农业农村局、县司法局工作人员当天就赶到村里,与镇、村干部一起召开协调会,用一周时间制定了合理的补偿方案,平息了争议。
针对特别复杂的矛盾,武胜县还组建了“攻坚专班”。以全国人民调解能手赵忠领衔的“赵忠工作室”提炼出“五心五步”工作法,联合84名法官、律师组成“法治门诊”团队,成为破解疑难纠纷的“利器”。去年,某小区业主与物业公司因物业费和停车费问题僵持不下,赵忠带领团队多次上门沟通,既帮业主争取到合理的收费标准,又协助物业规范了服务流程,最终促成双方和解,这个困扰小区两年的“老大难”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队伍“强起来”
实战历练培育解纷“能手”
“以前调解矛盾总觉得没章法,现在跟着赵忠老师学了技巧,心里有底多了!”刚参与调解完一起家庭纠纷的年轻调解员小卢,是“赵忠工作室”师徒结对的学员之一。通过全程参与重大纠纷调处,听行业专家剖析典型案例,小卢从“门外汉”成长为能独立处理简单纠纷的“生力军”。
武胜县深知队伍是解纷工作的核心。为培育专业力量,武胜县充分发挥“赵忠工作室”的“传帮带”作用,定期从政法、住建、国土等部门选派工作人员进驻学习,至今已培育出10余名专家型调解能手。同时,将赵忠的调解经验编撰成《调解经典案例集》,纳入党员教育、新公务员培训课程,赵忠本人也常态化开展专题培训50余场次,把“调解心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基层干部。
实战历练更是提升能力的“关键一课”。武胜县建立“红黄蓝”三色纠纷分级调处机制,简单的“蓝色”纠纷由学员独立调处,复杂的“红色”纠纷则由专家带队处置。去年,年轻干部小冯首次独立调处一起合同纠纷,从梳理证据到沟通协商,全程有专家跟踪指导,最终成功促成双方达成协议。“第一次独立调解就成功,不仅积累了经验,更有了信心!”小冯说。
如今,在武胜县,500余名一线干部通过实战锻炼提升了解纷能力,100余名基层调解员业务水平显著提高。这支“精锐之师”活跃在田间地头、社区楼栋,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让群众的“烦心事”变成“舒心事”。
“从县中心的‘中枢调度’到村站点的贴心服务,从多部门的‘联动攻坚’到调解员的‘专业守护’。”武胜县综治中心主任杜小虎介绍说,武胜县用一套“组合拳”织密了矛盾纠纷化解网。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武胜县三级综治中心共受理矛盾纠纷9000余件,化解率达98.6%,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这座嘉陵江畔的川东明珠、江湾之城,正以扎实的基层治理实践,书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地方答卷。
秦岗 滕行 龚琴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雍剑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