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据乐至县司法局通报,乐至县扭住“源头治理、过程严控、长效规范”三个环节,聚力三个“坚持”,构建“预防、纠偏、提升”闭环工作体系,推动行政争议从“被动应诉”向“主动预防”转变,推动行政复议纠错率与行政诉讼败诉率持续降低。今年以来,行政复议纠错率为14.58%,同比下降10%;经过复议后案件诉讼率为4.17%、败诉率为0。
坚持事前预防 降低争议产生风险
规范程序明标尺。全面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指导督促乡镇(街道)、部门完善行政行为内部审核审查机制,运用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六步法”,确保决策程序、行政行为合规。
联动审核聚合力。建立县法院、县司法局与乡镇(街道)、部门联动工作机制,重点针对涉企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社会关注领域和复杂案件,落实事前合法性联动审查,提前消除争议风险。2025年,联合县纪委监委到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部门检查行政执法案卷400余件,组织重大涉企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案卷评查,制发行政执法监督建议书8份。
提升素质强本领。以省《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为指引,规范执法人员培训管理,严格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制度,通过“案例教学”剖析纠错案、败诉案,提升执法人员专业素养。2025年,针对一线执法人员开展分层分类培训4场次,培训行政执法人员300余人次。
坚持事中纠错 推动纠纷有效化解
以多元联调破僵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行政复议+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专业调解”模式,整合公安、司法、法院、行业协会、法律工作者等力量,对行政争议推行全流程调解,通过释法明理推动当事人达成共识,从源头减少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增量。今年以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通过调解结案10件,同比增长25%,充分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以精准纠错强监督。坚持合法性与合理性审查并重,对认定事实不清、存在程序瑕疵等问题的行政行为,落实专人督促行政机关按期自行纠错,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坚决防止将行政复议纠错案件转变为行政诉讼败诉案件。强化“一案一座谈”、“一案一建议”机制,与法院形成监督合力,及时指出行政机关执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合法性及合理性问题,助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妥善化解争议。
以闭环督改促落实。建立错案会商、讲评机制,以及“意见书+问题台账+工作通报”机制,增强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履职意识,主动规范执法流程,实现“办理一案、规范一类”,从根源上降低行政复议纠错和行政诉讼败诉风险。
坚持事后规范 提升执法质量长效
落实风险预警提示。深化府院、府检联动,聚焦土地征收、市场监管等全县高频行政争议领域,实行定期研判会商,以案梳理风险点,落实点对点提示机制,提醒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及时开展针对性预防。
加强典型案例指引。系统梳理本地纠错及上级指导案例,从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维度提炼裁判要旨,编制《行政复议典型案例汇编》,以典型案例指引有关单位规范行政行为。
严格执行考核评价。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开展行政复议和诉讼工作情况通报,同时将工作纳入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年终述职内容和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压紧压实“关键少数”责任,增强工作主动性。
欧阳丽珠 邓立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周夕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