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人物 >
用心用情书写法治为民的朴实人生——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梁燕辉
www.sichuanpeace.gov.cn 】 【 2022-09-01 13:44:32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477af650518211109f4f7363e663c5d9.jpg

普法活动中,梁燕辉为群众发放宣传资料 受访者供图

  

  他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法律服务110”。有问题只要一个电话就能找到他,他会不厌其烦地用法律帮助群众解决烦心事。“宁可让身体透支,也不让工作欠账”是梁燕辉的工作信念,在司法行政系统工作26年来,群众嘴里的每一句感谢成为他工作的不竭动力。

  

  8月30日,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蓬安县司法局依法治理股股长梁燕辉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到北京参加这次表彰大会,我的心情格外激动!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这一荣誉,不仅丰满了我的人生,也将鞭策我继续不忘初心、踏实工作,努力为法治建设贡献力量!”表彰大会后,梁燕辉向记者分享了激动的心情。

  

  【人物小档】

  

  梁燕辉,男,汉族,1971年7月出生,1992年5月参加工作,现为蓬安县十一届政协常务委员,现任蓬安县司法局依法治理股股长、二级主任科员,法律援助律师。2010年6月,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2011年12月,被人社部、司法部授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12年8月,被南充市委政法委授予“全市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6月,被南充市司法局评定为“市二级人民调解员”;2022年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心系百姓

  

  他有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如果没来司法行政部门,我肯定会是一名养蚕高手。”梁燕辉笑呵呵地说,他的母亲是川东北著名的养蚕专家王桂珍,曾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

  

  1992年,梁燕辉来到蓬安县蚕业局参加工作,成为一名蚕桑科技教员,刚满20岁的他常常到田间地头给村民们讲解种植养殖蚕桑技术。1993年,他被评为“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

  

  讲解蚕桑技术时,遇到村民发生矛盾纠纷,梁燕辉便帮忙处理。渐渐地,梁燕辉发现农村法律普及程度低,村民们主动寻求法律帮助的意识较差。

  

  1996年,梁燕辉调至蓬安县司法局原开元司法所担任所长。面对全新的工作领域,深知自身法律专业知识匮乏的他借来专业书籍,利用下班和周末恶补法律知识,3个月看完了《民法通则》《刑法》《民事诉讼法》等,并在当年考取了省基层法律工作者资格证书。之后,梁燕辉一路“升级”,不仅先后完成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科、东北师范大学法学本科的学业,2017年还通过了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成为一名专业的法律人。

  

  2007年,梁燕辉任蓬安县巨龙镇巨龙司法所所长。2011年,蓬安县一起涉及买卖双方近800户的某小区团购房指标转让纠纷严重地影响了县域社会稳定。负责此案的调解员正是梁燕辉。在调解工作陷入瓶颈停滞不前时,梁燕辉提出:可以主动调解。通过“茶座调解法”,借助一杯茶、一场龙门阵轮流对800余名当事人开展调解,梁燕辉用长达4个多月的时间、耐心细致的工作使得该纠纷全部圆满化解。这也是梁燕辉办理过的难度最大的一起案件。

  

  2015年,蓬安县一夫妻发生婚姻纠纷,女方一气之下自杀身亡,其亲属30多人到男方家要求赔偿,男方见状也叫来数十名亲友进行对峙。有的举锄头,有的扬扁担,一场群体性事件一触即发。接到求助电话赶到现场的梁燕辉不顾危险,冲入对峙人群,第一时间稳住当事双方的情绪,再将聚集群众劝解回家。接着,他夜以继日地调解了15天,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成功平息了这场矛盾。

  

  在司法所工作期间,梁燕辉累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5000余人次,促成200多对夫妻重归于好,100余户不愿赡养老人的年轻人知错悔改,150余名有不良行为的年轻人得到有效矫正;指导和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200余件,调解涉及当事人死亡的纠纷40余起,调处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0余件,为农民工讨回工资150多万元,为弱势群体挽回经济损失1100多万元,成了维护一方和谐的“能工巧匠”。

  

  勇于破难

  

  他有探索创新的进取精神

  

  处理矛盾纠纷多了,梁燕辉发现触手可及的法律服务和真心实意的换位思考才是老百姓最需要的。

  

  2007年,刚到巨龙司法所时,乡镇上的老百姓都不认识梁燕辉。为打开工作局面,梁燕辉印制了数千张法律服务联系卡,还十分“时髦”地建立起了QQ法律服务室。带着联系卡和笔记本,梁燕辉开始了上门走访。每到一户,梁燕辉就坐下来和老百姓聊聊天,了解他们的法律诉求,临走时留下法律服务卡,巨龙镇的老百姓开始熟悉起梁燕辉。几起案件调解下来,梁燕辉打响了名号,成了巨龙镇乃至蓬安县家喻户晓的调解专家。

  

  2012年,梁燕辉创新设立了“梁燕辉调解室”。调解中,他坚持发展“枫桥经验”,以“民间纠纷无小事”原则,始终做到对业务要精通,工作靠勤快;对人要热情,为民要真诚;调解要上心,不怕苦和累;做人要干净,办事讲规矩。2019年,“梁燕辉调解室”被南充市总工会命名为“梁燕辉创新工作室”;2020年,又被南充市司法局命名为“蓬安县人民调解中心梁燕辉调解室”。

  

  “很多老百姓的矛盾纠纷,并不是什么大事。”梁燕辉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找到疏解的渠道和途径。为了解决“群众有话无处说,有气无处出,有理无处摆”的问题,2014年,他牵头在巨龙司法所设立了全县首个“群众说事谈心室”,让有想法、有困难、有矛盾纠纷的群众到谈心室里“说事”,为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稳定探索出了一条“绿色通道”。

  

  在巨龙司法所工作期间,梁燕辉通过调研发现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占上访总量的70%以上,他便向乡镇党委政府建议,在巨龙镇政府建立群众信访法律服务室,把群众从“信访”引导到“相信法律、尊重法律、依靠法律”上来,成功截流疏堵,化解了一大批群众问题,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每逢巨龙镇赶集,梁燕辉都要到服务室来接访。2019年,梁燕辉组织创建企业、村(社区)“法治服务微信群”,把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变为零距离。

  

  “有时就是一杯茶的工夫,矛盾纠纷就化解了。”在梁燕辉眼里,一杯茶、一支香烟、一捧花生都可能是化解矛盾纠纷的“钥匙”。在早年的一次调解工作中,当事人不买乡镇干部的账,大家只好请来梁燕辉。梁燕辉到了,先是和当事人聊家常,面对当事人递来的便宜香烟,从来不抽烟的梁燕辉不仅没有拒绝还装模作样地抽起来。“你不嫌弃我的烟便宜,我就听你说说。”当事人说。就这样,梁燕辉打开了调解工作的口子。一次,梁燕辉到一名60多岁的老人家里调解。当时老人正在饭桌前就着一捧花生喝着自制的土酒,不理睬他。梁燕辉见状主动坐下来和大爷讲道理。大爷听到一半,把自己的花生和酒推到梁燕辉面前,一起家庭矛盾纠纷得到解决。

  

  “调解不仅要懂法,还要讲究技巧,更要把群众当亲人和朋友。”要说调解工作有什么“制胜法宝”,梁燕辉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十六字秘诀:以情制胜、以理制胜、以法制胜、以巧制胜。为帮助乡村调解员提高调解技能,梁燕辉总结工作经验,编写了一套《人民调解工作实用手册》,分送到蓬安县各乡镇(街道)、村(社区)调委会,供人民调解员学习借鉴。

  

  初心如磐

  

  他有务实敬业的奉献精神

  

  2019年,梁燕辉调至蓬安县司法局任依法治理股股长,负责蓬安县法治建设工作。

  

  早在“五五”普法期间,梁燕辉就创新探索出“法律进寺庙”并在全国推广,有力促进了教职人员和广大信教群众尊法、守法、用法。转战依法治县岗位,他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参加行政决策170余次,提出法律建议450余条,被相关单位及个人采纳。近年来,他深入全县每个角落,开展法治扶贫、送法下乡500余场次。他组织拍摄了法治专题片、微视频50余部,组建乡村法治宣传队335支,深入乡村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6000余场次,组织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万余份,受众50余万人次,助力蓬安县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2021年,在他的指导下,新园乡宽敞沟村被司法部、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在依法治县战线奋战3年,梁燕辉深刻感受到基层法治建设的不易,“农村地区、偏远地区老百姓的法律素养依然较低,需要更多的人力投入到基层法治建设工作中。”

  

  在同事眼中,梁燕辉一直是个自律的“工作狂”,早上5点起床,跑步运动、吃饭,7点到办公室。无论酷暑严寒、刮风下雨,他总是随叫随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五加二、白加黑”是他的工作常态。

  

  “为政府分忧、替百姓解难,是我的工作初衷。”梁燕辉从未后悔过当初的选择。工作30年来,梁燕辉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人生格言,用出色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信赖和好评。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赵文 牟廷河


编辑:张晓雨
四川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