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动态 >
“立法+普法”,彝乡开出“文明花”
www.sichuanpeace.gov.cn 】 【 2022-11-23 11:37:38 】 【 来源:四川长安网

“立法+普法”,彝乡开出“文明花”

  

——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基层立法联系点普法成效明显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连接基层群众与最高立法机关的“连心桥”,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立法、民主立法的新形式,是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作为雅安市19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设立在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的雅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基层立法联系点自落成以来,便确立了“高水平、高标准、高效能、高质量”的“四高”和“有阵地、有队伍、有机制、有经费”的“四有”建设标准,同时,积极延伸拓展联系点功能,找准基层立法联系点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切入点,以普法成效提升社会法治观念,让法治建设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基层立法联系点.jpg


  栗子坪乡大胆探索立法联系点附加属性,将“立法+普法”宣传有机融合,组织发动全乡48名人大代表以村组为基础、以网格为单元,通过走访交流、发放宣传单、坝坝会等方式全覆盖推进“立法+普法”宣传活动90余场(次),宣传内容主要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让群众在学法、尊法、用法过程中逐渐将法治成为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在强化法治意识中转变彝乡同胞的教育观念,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摒弃陈规陋习,全面焕发彝乡同胞对民主权益、绿水青山、文明乡风的追求。

  

  护航蓓蕾成长,开出崇尚教育之花。过去的栗子坪,群众教育观念落后,对子女入学教育态度消极,尤其是对女孩的教育投资偏少。许多孩子未成年便辍学在家务农或随父母外出打工。随着宣传普法工作的逐步推进,“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幸福”的观念愈发深入群众内心,闲谈间相互比较的也不再是谁家的钱多、谁家的房好,而是比谁家孩子成绩好、谁家出了大学生,甚至村与村、组与组之间也为哪方考出去的大学生多暗暗“较上了劲”。栗子坪乡元根村村民苟正明家,作为全乡少有培养出研究生的家庭,其女苟乌果是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的一名在读研究生,虽然供子女上学让这个家庭显得有些拮据,但苟正明非常坚定:“我们家并不富裕,但只要咬咬牙再坚持一下,日子只会越来越好,我们不能像以前那样只考虑眼前的安逸而忽略了孩子的教育,那样耽搁的可就是孩子们的一辈子。”随着像苟正明一样的群众对子女教育的重视,栗子坪也从原来典型的劳务输出乡发生着嬗变,崇尚教育、重视教育,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已蔚然成风。

  

  引领良好民风,开出移风易俗之花。作为石棉县唯一的纯彝族乡,高价彩礼、相互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了全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栗子坪乡以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普法”宣传为总抓手,通过“党委政府引导、代表征集意见、全民合力推进”的方式,交出了一份高度契合栗子坪实际的移风易俗答卷,形成了1份《村规民约》、1份《红白理事会工作职责》和1套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移风易俗逐渐从政府引领变成了群众的行为自觉,并涌现出多起带头践行移风易俗的典型案例:全国人大代表毛珍芳、市人大代表田树军,带头取消了“乔迁宴”;党员干部毛国军儿媳彩礼定为99999元,孟获村村民孙金华儿媳彩礼定为10万元,相较以往常规彩礼下降了30万—40万;栗子村彝族“德古”邱明华在凉山州越西县的亲戚去世,仅父子三人前往吊唁,改变了人越多越有面子的陈规陋习。

  

  建设绿美村庄,开出幸福文明之花。随着普法宣传工作的逐步深入,群众的人居环境保护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栗子坪乡充分发挥全乡各级人大代表示范引领表率作用,积极想办法添措施,探索出一条符合乡土村情的环境卫生评比体系,切实把“门前三包、齐抓共治、长效推进”的环境卫生整治理念厚植于群众心里,全面激发了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内生动力。“现在我们每天早上都会清扫门前的坝子和路面,可不仅仅是因为积分评比。”栗子坪集镇的商贩刘政富说道:“现在是新时代了,我们不能再想着‘等靠要’,环境卫生搞好了,自己也住的舒心,游客来了看到干净整洁的路面、清可见底的河流,我们也会很自豪。”原来是“要我干”,现在是“我要干”,栗子坪群众正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乡村绿美、涵养自治”的意识不断得到滋养,彻底改善了“脏乱差”的旧貌,乡容村貌焕发靓丽的“新颜”。

  

  自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普法”宣传活动在栗子坪全面铺开以来,栗子坪乡少数民族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意识在得到进一步深化的同时,那些根深蒂固的“陈规陋习”被涤荡而去,新时代的文明风尚悄然吹进了千家万户。下一步,栗子坪乡将持续用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发挥其“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的立法“直通车”作用,引导群众有序参与国家立法,认真收集立法建议意见,将群众诉求“原汁原味”向上反馈,生动诠释好新时代实践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杨棕贤)


编辑:潘红
四川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