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四川 >
岁月静好背后的“泸州经验”
www.sichuanpeace.gov.cn 】 【 2022-09-23 10:35:41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泸州1.jpg

泸州法院开展”泸法麒麟·守护夕阳“专项行动,深入苗族村寨巡回审判一起赡养纠纷案件 泸州市委政法委供图


泸州2.jpg

经“桂花树下”调解员的耐心调解,双方握手言和


泸州3.jpg

泸州特警整装待发

  

  9月的泸州,满城桂香。滨江路上,江风习习。柳枝轻拂,老人悠闲乘凉;夜游广场,市民和着音乐跳着欢快的广场舞……这些都是酒城人幸福的缩影。

  

  和谐稳定的社会,是群众安居乐业的有力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平安建设结出硕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机关的满意度不断提升;一项项殊荣、一个个成绩深层诠释出,岁月静好的背后是全市政法工作探索出的生动而深刻的“泸州经验”。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成就非凡。这十年,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上升的十年,也是全市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十年、硕果累累的十年。

  

  筑牢政治忠诚底色

  党的绝对领导全面加强

  

  政法队伍肩负着特殊使命和神圣职责,这就需要培育造就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法队伍,确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

  

  十年来,全市政法系统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夯实政治忠诚的思想根基。为自觉将党的绝对领导贯穿到政法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市委政法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及我省《实施细则》,建立全体委员会议、请示报告重大事项规定、列席民主生活会、政治督察、年度述职等制度,完善《市委政法委协管、备案管理政法部门干部工作流程》,全市配齐乡镇政法委员,有力提升党管政法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全市政法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全体干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021年2月至10月,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在各级政法单位分批次展开,全市5600余名政法干警接受了一次革命性锻造。将学习教育贯穿教育整顿的全过程,对广大干警进行一次彻底的“政治体检”;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开展自查自纠,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的害群之马,纯洁了政法队伍;紧盯影响执法司法公信力的“老大难”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坚持边查边改边治,建立长效机制。

  

  十年间,广大政法干警在一次次思想的洗礼中筑牢政治忠诚。

  

  聚焦主责主业

  平安泸州建设深入推进

  

  平安,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保障,更是全市政法系统孜孜以求的目标。

  

  十年来,全市政法系统聚焦主责主业,深入推进平安泸州建设。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全市先后侦办涉黑案件13起、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46起、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58起,成功办理了一批部督、省督和省级复查案件,黑恶势力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战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被授予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一等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整体战、歼灭战实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丰硕战果。全市政法系统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严厉打击各类突出犯罪。全市刑事案件破案率连续3年保持50%以上,去年,扫黑除恶依法查扣冻结涉黑资产全省第一,电诈发案降幅全省第一。

  

  为努力把每个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全市政法系统先后组织开展了基层社会治理“131”工作、基层治理专项整治工作、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全市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综治中心整合治理资源和力量的优势,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并进一步调整优化设置网格1948个,配备网格员1955名,将“扫黄打非”、医保基金等纳入网格监管,初步搭建起职责明确、管理精细、运行规范、多元参与的“全科”网格化服务体系,医保基金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在全省推广。

  

  泸州市创建全国第一支大数据警察支队,建成全省第一家国家A级标准公安数据中心,建用高清“天网”监控1.6万路,“校园卫士”探头近5万个,“两车卫士”18万余辆,“智慧平安小区”建成248个,“雪亮工程”实现全市全覆盖。创新实施了全国第一个与“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并行的第三张视频监控网——“慧眼工程”。

  

  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市县乡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全覆盖建成,创新设立泸州市诉讼服务中心,建立“黄蓝红”矛盾纠纷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在全国首创“石榴籽”多元解纷品牌,龙透关派出所被命名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一项项立足主责主业的暖心实事,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获得感更强。

  

  十年间,“慧眼工程”和“一村一辅警”得到中央、省委领导高度肯定,工作经验写入省委全会报告;“石榴籽”多元解纷、“纳爱”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公安大数据警务等工作在全国、全省交流;获评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纳溪区创建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法、检、公、国安连续多年位居本系统全省综合绩效考核一等奖;2021年,平安建设满意度测评全省第四……全市政法系统交出了一张亮眼的履职答卷。

  

  全面深化改革

  赋能法治泸州建设

  

  提升人民群众公平正义的获得感,是新时代政法机关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十年来,全市各级政法机关纵深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擦亮法治泸州建设的底色。

  

  出台《泸州市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司法责任制改革基本完成,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化,在全省率先全域推行网络司法拍卖;全面完成市、县两级政法委机构改革与全市基层法院、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司法行政机关职能进一步整合优化;健全执法司法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在全省率先组建执法监督人才库,在2020年和今年开展的“万案大评查”活动,考评分别位居全省第4位和第2位。

  

  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创建,泸州市作为全省唯一市州成功创建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检察系统创新未成年人保护检察工作机制,构建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工作社会化全覆盖体系,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纳爱”模式,先后荣获全国未检工作五大优秀品牌之一等省级以上荣誉21项,被写入2018年最高检全国“两会”工作报告。开展长江水资源保护、大气污染防治、打击非法捕捞等专项监督活动,五年来,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781件,多起案件入选全国典型或优秀案例,写入最高检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的专题报告。

  

  以良法推动善治,才能为长治久安厚植基础。全市始终坚持“立良法、促善治”工作思路,聚焦历史文化保护、环境保护、城乡建设与管理等重点领域,先后制定出台极具地方特色的一批高质量首创性地方法规,地方立法质效名列全省前茅。

  

  仅去年一年,泸州先后出台《泸州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泸州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管理办法》《泸州市停车场管理办法》三部地方性法规。今年,泸州将高质量完成《泸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两部地方性法规立法,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目前,泸州已将加强法治乡镇(街道)建设纳入全面依法治市总体布局,着力破解基层法治工作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打通基层依法治理“最后一公里”,全力确保、努力擦亮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金字招牌”。

  

  2020年,泸州市开始探索基层法治示范建设,在全省率先构建起基层法治乡镇(街道)、村(社区)等6类法治示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针对基层法治建设薄弱环节,在全省率先推行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将基层政府重大决策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十年间,全市政法系统紧跟改革创新的时代潮流,以变应变,以新应新,全面深化平安领域改革,为全市跨越式发展打造了新动能。

  

  自觉保障大局

  公共服务质效提升

  

  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是政法工作永恒的主题。

  

  十年来,全市政法系统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自觉服务保障大局,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质效,在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中交出合格答卷。

  

  围绕泸州产业发展重点,强化酒业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成立了全国首个白酒产业园区人民法庭;成功侦破全市首起擅自发行股票案,古蔺县法院办理的古鼎房地产公司破产重整案获评全省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十大典型案例;全市法院执结执行案件84243件,执行到位114.57亿元;助力“三大攻坚战”,扎实开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行动,泸县法律援助中心荣获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泸渝政法协作,推动全市政法单位与重庆签订合作协议39个,成立了首个川渝地区治安联调室、边界联调工作站;围绕服务泸州开放发展战略,成立泸州自贸区法庭、检察室、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全省首家自贸区外来企业维权机构,成立自贸区仲裁院、泸州金融仲裁院,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泸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展“0证明城市”建设,通过直接取消、部门共享、告知承诺等方式,取消全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索要的证明6923项,每年为办事群众和企业减少证明材料150万件次,被评为“2019年四川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做法”“四川司法行政系统二十大特色亮点工作”。全省首创户籍业务“全市通办”和办事指南“二维码”,率先推出户籍窗口进驻县级人民医院,“泸州掌上户籍室”业务涵盖量、办理效率全省领先。

  

  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见义勇为行为市场化风险转移新机制,财政每年出资25.5万元为泸州境内群众投保见义勇为保险,对见义勇为人员提供意外伤害、意外医疗保险保障。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增效,全市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建设、“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一镇一法官”全覆盖,成立驻深圳、中山、昆明、海口等8个省外法律援助工作站。

  

  十年间,一桩桩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件件实事都办到了群众和企业心坎上。

  

  面对新时代的考题,全市将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法治建设为支撑,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载体,解决执法司法突出问题为抓手,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为契机,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向更高水平跃进。

  

  数说

  

  ●今年截至7月底,泸州两级法院审结涉民生案件1966件,执行到位7376.52万元;对123名涉民生申请执行人实施司法救助,发放救助金额141.72万元

  

  ●目前,泸州两级法院已建立“石榴籽”调解站37个,案件办结平均周期缩短30个工作日。今年1至6月,全市法院新收案件数同比下降9.83%,下降幅度居全省第一

  

  ●10年来,泸州市检察机关共办理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155人,引导帮助179名涉罪未成年人重返校园,356名涉罪未成年人走上工作岗位

  

  ●10年前,泸州全市标清“天网”摄像头不到1000路,自动采集数据为零;如今,泸州已组建起全国第一支大数据警察支队,建成全省第一家国家A级标准公安数据中心,建用高清“天网”监控1.6万路,智能卡口6114路,自动采集日增量突破30亿条,累计整合各类数据1200类2000亿条

  

  ●泸州信息化合成作战破案贡献率达到95%以上,上线运行政法系统跨部门办案平台,横向联通市级政法部门,网上非涉密刑事案件流转率达100%,单轨流转率达98.5%,实现执法全程可视、可控、可追溯

  

  评说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 晏琳

  

  近年来,泸州政法系统深刻把握政法工作的本质属性和新时代政法工作的使命担当,充分发挥平安建设、扫黑除恶、维稳等重要作用,在政法领域改革上攻坚克难,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常态长效推进“民心守护”工程,持续抓实人民调解“顺民心”、法律会诊“舒民心”、行政执法“稳民心”、法治宣传“入民心”等“民心工程”,推动群众诉求应办尽办、作风问题应治尽治,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期盼,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省人大代表 彭仲芳

  

  近年来,泸州政法系统始终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放在首位,不断推出“泸法麒麟”“纳爱”“桂花树下”“石榴籽”“满天星”等政法品牌,在打击违法犯罪、化解矛盾纠纷、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付出了艰辛和努力,取得了公安“放管服”改革全省第一、建成全国首个白酒产业园区法庭、市检察院获评全国扫黑除恶先进、市司法局获评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等成绩。


泸州市政协委员 郭霞

  

  泸州中院严打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有力维护了名优企业合法权益。泸州中院在全国率先开展的定制式司法服务,开展“泸法麒麟酒企行”系列活动,从企业历年案件数据入手,深入分析折射出的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并据此提出极具针对性的法律建议,对企业进一步完善管理,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非常有帮助,希望这个做法能够坚持下去,推广开来,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司法红利,有更多的司法获得感。


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银地村十社钟朝坤

  

  我和邻居曾因养鱼关水的事情产生了矛盾,相互都不服气,本来很好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差。“桂花树下”人民调解员知晓后,跑上跑下查看现场,又找到我们两家普及法律知识,相互劝解,化开了我们的心结。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现在我们关系比以前更好了,相处和睦,感谢调解员的付出。

  

  曾臻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杨元禄


编辑:吴辰雨
四川长安网版权所有